9月29日,水利部2025年幸福河湖建設名單的重點項目——典農河幸福河湖建設項目(銀川段)正全力沖刺。截至目前,工程已完成總進度的35%,預計于2026年7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。
該項目總投資達1.167億元,其中爭取中央資金8000萬元,于今年8月正式開工。工程對典農河流經銀川境內長達108.5公里的“藍色絲帶”進行一次系統(tǒng)性的生態(tài)修復與功能提升,推動濱水空間由“近水可觀”向“親水可享”跨越,助力這條承載著兩千余年農耕文明記憶、由2600萬立方米再生水滋養(yǎng)的生態(tài)廊道,轉化為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體驗。
據了解,項目建設圍繞“安瀾、生態(tài)、宜居、智慧、文化、發(fā)展”六大核心目標統(tǒng)籌推進,力求實現河湖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在防洪安全方面,除對原有3處水利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外,新增6處灌溉渠道匯入口和7處退水口改造,全面提升水資源調配效率與行洪能力。在生態(tài)修復方面,堤岸生態(tài)化改造長度達5.1公里,河道地貌恢復面積達93.44公頃;4處溢流堰實施生態(tài)化修復,3處破損點位正有序推進修繕工作。通過重塑自然岸線、恢復濕地肌理、重建水陸交錯帶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顯著增強河流自凈能力與生物多樣性水平。
施工中。
智慧化管護是本次工程的一大亮點。項目全面布設界樁界碑,配備標準化防溺水“四個一”設施,并在重點區(qū)域增設87處智能監(jiān)控設備,配套建設巡河步道、無人機起降平臺及巡邏船停靠點,構建起覆蓋水面、堤岸、空域的“三位一體”智慧監(jiān)管網絡。
在民生福祉提升方面,工程將升級2100平方米慢行道;逐步落地文化廊、河長巡邏驛站、親水平臺及健身器材;規(guī)劃6處親水空間,打造“15分鐘親水圈”。
銀川市河道管理所副所長馬明介紹,目前項目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,南環(huán)水系段10公里綠化管線鋪設完成;六盤山路、寶湖路兩座溢流堰主體填筑完工,正在進行格賓石籠基礎混凝土澆筑;來佛寺溢流堰完成鋼筋植筋作業(yè),進入模板安裝階段;湖畔路水文化廣場綠色廊道基礎混凝土澆筑完畢,文化廊架、巡河驛站、臺階施工正同步展開,整體進度符合預期。
典農河賀蘭山路溢流堰改造。
記者獲悉,到2030年,我區(qū)將建成47個幸福河湖,其中包括38條河流、9個湖泊。典農河銀川段作為首批示范項目之一,肩負著探索模式、積累經驗、引領示范的重要使命。(記者 裴云云)